隐藏导航
展开导航
三农问题
主题简介
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被统称为“三农问题”,它也包括与三农有关的贫富差距及流动人口等社会问题。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概念由经济学家温铁军于1996年正式提出,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这个概念写入工作报告。三农问题是中国大陆当下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刘冉 | 2013-11-04
在政府与市场未能覆盖的区域,非营利组织正努力填补着农村贫困儿童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它们的工作模式有哪些,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与影响?研究者以雪球抽样法调查了464家致力于在农村推广义务教育的非营利组织,指出它们正填补着重要的空白领域,且不同的背景与注册身份影响着这些组织的工作模式与成效。
刘岩川 | 2013-08-01
2013年7月以来,中央频频表示“要让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上限是防通货膨胀,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但在持续的下行压力下,中国怎样完成稳增长的任务?中国人民大学陶然和瓦萨学院苏福兵建言,让地方政府释放出一些土地开发权给农民,或能刺激城镇化为中国经济做出长足贡献。
杨鸣宇 | 2013-05-24
在所有影响农村妇女参政的因素中,最为值得注意的是制度方面的困素。研究者认为,造成农村妇女在政治参与中面对的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政府的基层治理中,提高女性的政治参与和地位从来不是首要的工作。如东的案例显示出:农村妇女目前的政治参与状况有了数量上的改变,以及法律法规上的规定,但是在质量上,以至整个制度和文化因素方面,仍然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张跃然 | 2013-02-25
通过对近些年来中国农村研究领域出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综合整理分析,两位研究者认为土地私有化对农民弊大于利,并针对土地私有化支持者提出的几点主要理由进行了具体批驳。
刘冉 | 2012-07-10
中央政策在地方的贯彻过程中出现偏差,造成了集体负债和地方管治能力削弱等不曾预料到的问题。类似村村通工程的政策实行模式屡见不鲜,根本原因在于弱小的社会和民间社区无力抵挡过于主动和强大的国家。
陶郁 | 2012-05-25
从总体上来看,针对“三农”的直接补贴显著降低了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发生率;然而,就补贴资金的具体流向而言,高收入农户、党员所在的农户以及富裕地区的农户受益更大,而户主教育水平较低或户主为少数民族的家庭则收益相对较小。
回到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