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导航
展开导航
中日关系
主题简介
日本明治维新后到1945年二战结束前,中日两国间发生了多次军事冲突及全面战争,这段历史对此后的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绝不止于此,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之下,两国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爱恨情仇”。
相关研究者
陈磊 | 2013-10-15
中国的对外合作项目多数由中国政府主导,因而所面临的审查较少,手续办理更便捷。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海外经济合作几乎不附带苛刻的政治条件,因而也更受发展中国家欢迎。
陶郁 | 2013-06-06
由于历史积怨和现实冲突,东北亚各国在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善彼此之间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对峙局势;在这种情况下,强化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或许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宿亮 | 2013-05-21
《强社会、智国家:中国对日政策中舆论的崛起》、《痛苦之海:中日战争中的难民》、《为中国而战:中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论文集》三本书分别关注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历史,试图从不同侧面解读中日关系,分析两国互动的过去和将来。
宿亮 | 2013-05-03
日本职业外交官、曾担任驻华公使的片山和之回顾中日关系历史,指出双边关系障碍,认定双方存在历史问题、东海和台湾三大障碍。片山认为,中日双方应由共同利益驱动,而非情感驱动,尝试创新性的解决办法,在处理双边关系问题中有地区层面的思考,并有必要开展针对年轻一代的公共外交。
Gerald Curtis:我对钓鱼岛争端的解决保持谨慎乐观
刘含章 | 2012-10-31
在中日钓鱼岛争端持续发酵之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终身教授Gerald Curtis教授接受了“政见”团队的专访,详细阐述了他对钓鱼岛问题的看法,以及对中、日、美等国关系走向的预测。
缪莹 | 2012-09-14
领土争端是当今国际舞台上最可能导致武力争端的问题。在钓鱼岛事件骤然升温的当下,或许很多人会问:如此重要的争端问题,为什么日方和中方都从未动用武力解决?事实上,学者们也普遍认为,到目前为止,钓鱼岛争端并未升级,实在是一个“奇迹”。美国学者Fravel提出,中日双方迟迟没有动静主要出于四个原因。
汪吕杰 | 2011-11-29
弥漫于中国的各个邻国,乃至全世界的“中国威胁论”的核心就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不信任。而那些大力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国家们,其实并无意和美国建立冷战时期的那种全面联盟,而只是为了抵御强大的中国所带来的潜在威胁。
回到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