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导航
展开导航
特约作者 | 2018-08-25
“哎呀!把我羞的,把我别扭的没法。男方他问我,你为啥要退?我说为啥要退,因为我们是包办的!我说,我从来没见过你,今天见你第一交。这根本是‘口袋里买猫’,跟你是个素不相识的人对吗?语言方面根本都不喔个的!最后他有些威胁我,我也不怕,因为我都不当村妇联主任了,第⼆年当乡妇联主任。我就教育他。我就把政策给他搬出来,我说现在我懂得婚姻法。现在妇女自由了,我自己要选我自己心爱的人,语言各方面都能说到一起的,能共同生活,有共同语言,最后才从喔算了。反正我就退喔个婚,东西都退给他。” 这是《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一书中记述的一名土改积极分子冯改霞从工作队里听到党和国家新颁布的婚姻政策后,产生勇气终止自己买办婚约的故事。在这本书中,美国女性社会学家贺萧通过十年时间的访谈和调研,记叙了陕西农村72位老年妇女在1950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下的生活变迁史。作为农村地方上的积极分子、劳模和接生员,妇女们如何去理解毛时代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党和国家的政策又是怎样影响到她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农村女性动人的悲欢记忆,为我们展示出隐藏在官方话语背后的、鲜为人知的那段中国集体化的历史。
回到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