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导航
展开导航
励轩 | 2012-09-24
“西藏自古是中国一部分”的表述产生自1979年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曾经参与叛乱的流亡藏人放弃了以武力寻求西藏独立,转而向国际社会宣传“西藏历史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在此背景下,达赖喇嘛公开声明“不要求独立”,要走“中间道路”,寻求在“大藏区”实行“高度自治”。面对新局面,大陆学者提出了“西藏自古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结论以回应达赖喇嘛一方。
刘岩川 | 2012-09-22
美国并不希望全盘遏制中国,而是企图通过施加外部压力把中国引入某一特定方向。但作为一个坚持走自己道路的大国而言,中国自然而然地把美国的举动和遏制自身发展联系起来。
于灵歌 | 2012-09-21
毒奶粉不仅毒害了公众健康的身体,还毒害了社会信任的道德底线。食品安全问题背后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时期急需解决的信任危机、政治稳定与社会正义问题。
陶郁 | 2012-09-17
中亚地区曾经被认为是苏联的“战略后院”,如今又因为战略位置和资源储备而成为世界主要大国争相关注的焦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库利指出,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为增强各自影响力而展开的竞争,不仅没有使中亚国家变成大国的傀儡,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这些国家的自主权,为这些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提供了新的表现机会。
缪莹 | 2012-09-14
领土争端是当今国际舞台上最可能导致武力争端的问题。在钓鱼岛事件骤然升温的当下,或许很多人会问:如此重要的争端问题,为什么日方和中方都从未动用武力解决?事实上,学者们也普遍认为,到目前为止,钓鱼岛争端并未升级,实在是一个“奇迹”。美国学者Fravel提出,中日双方迟迟没有动静主要出于四个原因。
邵立 | 2012-09-13
热衷参与民族主义活动的“愤青们”,实际上在缺乏民族主义意识的中国年轻人群中属于边缘派(outliers)。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教育的提高,民族主义思潮有可能减弱。民族主义对政权的稳定性和合法性有显著效果,它能压制公众对政治自由化的需求。
宿亮 | 2012-09-12
仔细分析中国经济国情就能发现,人民币缓慢、稳步的升值才是中国利益所在。不过,从2005年开始,人民币在7年时间里快速增值40%,这一快速升值趋势是外部重压所致?亦或是中国衡量自身金融状况的选择?研究者指出,面对内外压力,人民币的未来取决于中国政府对美国压力的理解与反应速度。
回到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