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导航
展开导航
陶郁 | 2012-09-17
中亚地区曾经被认为是苏联的“战略后院”,如今又因为战略位置和资源储备而成为世界主要大国争相关注的焦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库利指出,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为增强各自影响力而展开的竞争,不仅没有使中亚国家变成大国的傀儡,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这些国家的自主权,为这些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提供了新的表现机会。
陶郁 | 2012-08-28
许多中国城市目前的发展思路都未能脱离西方传统模式,将汽车而不是居民置于发展规划的核心。落后的城市发展策略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果不及时调整城市发展策略,在未来,中国城市可能就将难以驱动不断发展的中国经济。
陶郁 | 2012-08-15
许多人担心中欧两方将在非洲大陆上产生距离的摩擦甚至冲突。然而,史黛却指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她看来,中国在非洲采取的一些新做法,不仅促使欧盟成员国在有关问题上进行整合与协调,还推动了欧盟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与非洲之间的既有联系;而中欧在非洲进行合作的可能性也因此得以提升。
陶郁 | 2012-08-09
中国网民对朝韩两国都谈不上喜爱,对两国的评价不仅远不如对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高,甚至也赶不上对巴西、墨西哥和波兰等与中国关系并不密切的国家。相对而言,中国网民对韩国的喜爱程度略高于朝鲜,但也有更多网民倾向于希望政府对韩国采取更加强硬的外交政策。
陶郁 | 2012-08-08
美国主流大报是在1992年左右开始对“中国威胁”进行密集报道的,这与中国崛起的趋势密不可分。这些报纸对于“中国威胁”的报道密度在每四到五年都会出现一个波动周期;而这种周期性的变动趋势,既反映了媒体热衷追逐重大事件的特点,也受制于媒体处理信息的能力。
陶郁 | 2012-07-12
“愤青”作为一个群体,其人员构成与行为话语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杨丽君和郑永年发现:自称或者被称为“愤青”的这些人,其实是由三个差异极大的群体构成的。
陶郁 | 2012-07-04
就在美伊关系持续恶化的同时,中国与伊朗的关系却得到了空前加强,美国如今已不可能绕开中国解决伊朗问题。中国政府选择顶住压力与伊朗合作,主要出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考虑。
回到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