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导航
展开导航
宿亮 | 2013-05-21
《强社会、智国家:中国对日政策中舆论的崛起》、《痛苦之海:中日战争中的难民》、《为中国而战:中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论文集》三本书分别关注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历史,试图从不同侧面解读中日关系,分析两国互动的过去和将来。
宿亮 | 2013-05-21
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前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高级官员龚培德认为,中美任何一方不能承担在东亚海域发生冲突的后果,可以建立一种“东亚海洋安全伙伴关系”,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将中国纳入这样的合作模式,能够增加地区互信,减少误判可能。
宿亮 | 2013-05-03
日本职业外交官、曾担任驻华公使的片山和之回顾中日关系历史,指出双边关系障碍,认定双方存在历史问题、东海和台湾三大障碍。片山认为,中日双方应由共同利益驱动,而非情感驱动,尝试创新性的解决办法,在处理双边关系问题中有地区层面的思考,并有必要开展针对年轻一代的公共外交。
宿亮 | 2013-04-26
南亚地区有句谚语:“把东西扔进河里容易,再取出来就难了。”这句话不仅形象描述了水的力量,同时也体现了水资源政治的内在逻辑。一方面,国际社会呼吁成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或机制;另一方面,各国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尝试获得更多相对收益。在水资源国际政治版图中,中国引发越来越多关注,湄公河流域国家以及印度都在水的问题上与中国有交集。
回到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