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导航
展开导航
宿亮 | 2012-06-28
欧洲人眼中,中德经济关系的迅速升温一方面代表了欧盟整体对中国外交的话语权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外交战略,一些欧洲学者也担心这种趋势会导致德国过于强调自身经济利益,而忽视欧洲整体利益。
宿亮 | 2012-06-21
美国国会研究专家认定,中国海军能力与美国愈发接近,不断蚕食美国战略优势。因此,国会议员应就美国海域预算和结构建设等议题上综合考虑中国海军的发展,做出对应性措施。对中国而言,发展海军、实现战略目标是应有之义。在能力提升过程中,受到关注以及针锋相对的政策措施也是客观现实。
宿亮 | 2012-06-12
孔子学院已成为中国海外形象中的最突出现象之一,对孔子学院的研究也越发成为热点。外国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孔子学院进行不同的解读。对于中国人而言,如何有效地利用国家资源和文化遗产,真正实现外交或文化传播目标最为重要,这也就要求我们更多“开眼看世界”,对孔子学院展开深入的探讨。
宿亮 | 2012-05-30
中国政府依靠一套复杂的体系监督管理国企,涉及国有资产委员会、商务部、外交部、国有银行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复杂的机构设置导致政府难以控制国企在非洲的行为,国企经济利益以及它们代表的部门利益可能与国家外交利益发生冲突。对国企在非洲行为的研究显示,中国对非战略与国企非洲投资效果之间存在差异。
宿亮 | 2012-05-14
中国政府只需要支持欧盟范围内的环保组织游说欧盟各大机构,就能够向欧洲国家施压,伸张中国的利益诉求,用这种方式与欧洲谈判正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宿亮 | 2012-04-20
中国确保获取所需非洲能源面临两大问题,其一是西方国家对中国“不干预非洲国家内政”政策的质疑,其二是非洲复杂的国内和区域政治挑战中国的不干预内政政策。
回到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