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导航
展开导航
【待领取】庆祝“国际开放获取周”,我们翻译制作并免费提供一本精品电子书
政见 | 2017-10-26
这本著作让我们跳出狭隘的“中国经验”, 看到全球资本主义的真正面目,更看到劳工运动原来不只属于少数领袖人物,也不是孔武男性的专利。
王也 | 2017-10-19
王也 杨鸣宇 张友浪 聂可 夕岸/政见观察员 以下是最近一个月我们在知识星球(原小密圈)中分享的部分最新研究介绍。想要了解更多学术圈中新动态,欢迎扫描文末的二维码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小见纵览全球社科学术”。(提示:和我们的公号不同,知识星球面向的是有学术深造需求的朋友,而不是学术圈外的普通读者。) 一 面对困境,应该安于现状(loyalty),寻求改变(voice),还是换个环境(exit)? 如何应对环境中的不适?经济学家Albert Hirschman在1970年代曾提出一个Exit, Voice and Loyalty framework(EVL), 该模型最初被用于探讨人们在爱情、婚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作出的三种选择:安于现状,寻求改变,或者换个环境。 最近William Clark, Matt Golder 和 Sona Golder等人在BJPS发表文章,把EVL理论形式化,从动态博弈的角度探讨公民(C)与政府(G)的互动过程。 当G采纳一个让C不满的新政策时,Exit意味着C主动离开不满的环境,如撤资或移民。Voice意味着C试图劝说G收回成命,如游说、抗议。Loyalty意味着C选择忍受G的政策。 该研究发现,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G只会回应那些对其依赖性大、且有能力自主离开环境的C。真正有credible exit threat的C即使不发声,G也会优待他们。(“Being powerful is like being a lady. If you have to tell people you are, you aren’t.”)。而那些无法逃离现有环境的C即使发声也没人听,只会被G无视 。 研究者还进一步探讨了该模型在democratization literature related to modernization theory, the political resource curse, inequality, foreign […]
王也 | 2017-10-11
长期的威权统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投下了漫长的阴影。裹挟在这阴影中的,可能是你的家人亲戚,老师同学。一旦血淋淋的伤疤被揭开,随之而来的仇恨、猜忌和报复,顷刻间就会将民主运转赖以维系的理性和共识,冲刷得不见踪影。
回到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