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导航
展开导航
王韬
观察员
如果我们一直等待一个中央计划者垄断信息提供,那么可见的未来,这种经济动荡还会加剧。
中国的经济资源正从相对低效的国企向更高效的民企转移,使整个经济体的投资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提高。同时,因为金融市场的扭曲,储蓄无法完全转化为企业的投资,产生的差额便成了外汇储备。
金融危机之后六年,世界经济仍然一团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济学家开始问一个老问题:我们是否陷入了长期停滞当中?
美国不光从其他地区借钱,比如来自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投资者,还向自己借钱,通过离岸金融中心和避税岛资本回流。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也都是投资者,相比之下规模较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在这个全球金融体系的游戏之外。
经济学界和政策界终于选择正视一个再也简单不过的常识:人不总是理性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静君接受政见团队访谈时说,中国政府的基层维稳策略及其他一些政策,其实都反映出一种逻辑:经济利益至上,无视政治诉求,即只用金钱买稳定。
美国经济学家最了解中国的学者之一最近出版了新书,他认为:没有证据显示“国退民进”正在发生,事实上私有经济地位一直在不断上升,政策层面的所有制偏好也在不断削弱。
在西方主流的23本经济学教科书中,“市场失灵”被提及的次数是“政府失灵”的六倍。将近一半的课本,对“政府失灵”只字不提。实际上,教科书对于二者都关注太少。
回到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