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导航
展开导航
卢凯悦 | 2015-12-11
2015 年 11 月,充满传奇经历的学者马若德接受政见团队的访谈,讲述自己的学术观点,描绘研究生涯,还对前不久召开的 “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提出自己的看法。
卢凯悦 | 2014-12-08
宪法原文本没有考虑到两党性,但是党派性质在其后的修正案中逐渐体现并被加深,已经深深嵌入到当今的美国政治中。然而党派性质并不一定是负面的。
卢凯悦 | 2014-12-02
妇女投票权的缺失会给女性在宪法中的地位增加不利因素。我们应该重建法律——并不是说所有的在女性有选举权前通过的法律——而是那些针对女性的同时很可能加深了对女性不利影响的法律。这些法律应该在女性能够投票后被废除。
卢凯悦 | 2014-11-26
宪法并非是唯一一个凝聚美国人民的文本,并未美国唯一的信条。另外六部极具代表性的标志性文献是:《独立宣言》、联邦党人文集、葛底斯堡演说、布朗诉皮卡教育局案判决、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西北条例》。
卢凯悦 | 2014-11-20
沃伦法院时期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尽管法院有时候会不正确地引用条款,但沃伦法院所开创的关于公民权利的先河以及对于宪法的解读是具有奠基性质的。
卢凯悦 | 2014-11-14
宪法文本只是有限文字的集合,而一个国家的日常管理、一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却有着千万种不同情景。因此,我们不能囿于区区几页文字,现实逼迫人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解读宪法。
卢凯悦 | 2014-11-0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时期”,是美国的第三个修正案制定高峰时期。妇女获得投票权,富人开始面对累进税制……该时期还通过了严格的禁酒令,只不过后来被迅速废除。
卢凯悦 | 2014-11-05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热播,《邓小平时代》作者、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对这部剧会做出怎样的评价?对于香港的抗议行动,他会作何解读?作为熟悉中国领导人的美国学者,他又会如何评价“习大大”的施政?
回到开头